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文化 > 交大故事 > 正文

钱清泉院士

钱清泉,1936年5月7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苏省丹阳市人。1961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前身)电气工程系,历任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开拓了“铁道微机监控与综合自动化”的研究方向,位居电气化铁道监控技术研究领域的前沿,解决了工程科技中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


   钱清泉教授主持、主研的18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主持研制成功国内首创的“电气化铁道多微机远动实验装置”,并以此成果为基础,由他主持开发成功的“DWY电气化微机监控系统”高新技术产品,于1992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并在18条电气化铁路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在世行贷款国际招标项目中连续8次击败国外强劲对手,中标经费多达800多万美元,为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12月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电气化自动专委员副主任;1990年5月任四川省铁道学会理事、电气化自动化专委会主任;1997年任四川省电子学会建筑智能化专委会副主任。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东京大学、东芝公司从事研究工作。曾荣获铁道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十余项荣誉称号。钱清泉教授于1997年12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清泉教授首次提出了采有冗余备用流动群方式的一环状通道结构,有效地解决了通讯的可靠性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在控制中心采用局域网加双机冗余备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控制中心系统的可靠性;借鉴西屋规约和西门子规约等先进通讯规约,结合中国国情,研制出一套效率高、可靠性好、实时性强的通讯规约;提出并研制成功的多级防雷、防高压、防强电磁场干扰以及RTU地线浮空、外壳屏蔽等技术、设备、不仅大大提高RTU的可靠性、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工程难度及工程造价。


   1988年钱清泉教授与两院院士沈志云教授一起精心组织和筹建了“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被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研制成功的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试验速度达400km/h,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先进水平,使我国在牵引动力方面的试验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带头人,钱清泉教授开拓了“微机监控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研究方向。除“DWY系列微机远动监控系统”凝聚了他的科研成果外,他还主持研制成功了“牵引供电仿真培训系统”,并于1996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主研及主持),该项目为国内首创,部分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DQWC-01型变电站电气试验车研制成功,并获铁道部科技进步四等奖;WGD-62型牵引供电系统微机故障测距装置研制成功,并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4吨磁浮车试验线建成,并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接触网检测车、变电站电气化试验车、牵引变电气主变压器的微机保护装置等相继研制成功,并形成高科技产品,在电气化铁道中得到广泛应用,多次在国际招标中击败国内外竞争对手而中标,成为中国铁道市场的主导产品。目前,这些成果正在向电力系统、能源矿山等各工业领域推广。


   钱清泉教授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8篇。为本科生、硕士生开设了《电气化铁道远动技术》、《工业监控技术》、《信息传输与编码》等课程,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43名。在他的指导下,先后有10名青年教师晋升及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名晋升为教授及教授级高工。


   本文摘自校史资料选辑1998年第14辑。


上一条: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

关闭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