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文化 > 交大故事 > 正文

测绘仪器肩上扛,身披军装上战场

时值三月,盎然春意弥漫于校园中,交大学子们洋溢着青春活力。而你可知道,73年前的校园里,聚集了一支由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与教职工组成的工程队。他们将响应祖国召唤,踏出国门、奔赴前线,投身于抗美援朝的事业中。

勇赴前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美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中朝边境。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序章。

1951年3月23日,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向唐院发来指示,要我校组织土木系四年级学生60人和教职工10人参加抗美援朝工程队。在此前的1950年年底,唐院土木系师生便已参与了扩建唐山军用机场的工程。唐院师生收到指示后,踊跃报名,有学生写血书“为祖国人民流血”,要求参战。1951年3月25日,满脸书卷气的唐院师生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从唐院出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4月1日,工程队跨过鸭绿江,执行修建朝鲜顺川机场的任务。

修建机场

敌人的飞机大炮对工程队造成巨大威胁,工程现场经常遭到轰炸和炮击。为提升机场建设效率,队员们在无法施工时就进行安排分工、制定计划等工作,可以施工时则争分夺秒,不眠不休,只为早日完成机场建设工作。顺川机场建成后,工程队又投身于价川机场修建工程。1951年12月1日,唐院第一批工程队员完成顺川、价川两个机场的修建任务后光荣凯旋。

此后的1952年4月与1953年7月,唐院又组织了第二、第三批工程队员奔赴朝鲜执行机场修建任务。从1950年到1953年,唐院师生共181人次分三批奔赴朝鲜,在敌人的炮火下,修建五座机场,出色地完成了祖国交付的任务。

唐院抗美援朝工程队参与机场修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夺取战场制空权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为志愿军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工程队员当中,有6人次荣立二等功,顺川机场三工区荣立集体二等功,31人荣立三等功,5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

历练成才

唐院工程队队员们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锤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也检验了唐院土木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工程队集结出发前,队员们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硝烟散去后,队员们回到学校继续深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其中,王三一、施仲衡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大鹏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王廼忠当选为中共九大代表;阎焘、王润霖、沈大元等被党和国家任命为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约50人成为大学教授……

当年的唐院学生,在战场上实践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彰显出“竢实扬华 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讲到:“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校史馆抗美援朝相关展品

交大唐院抗美援朝工程队的光辉事迹,体现了交大青年“不忘初心 交通报国”的责任与担当,它延续了交大的红色基因,丰富了交大的红色记忆。如今的交大师生校友,继续肩负交通强国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谱写着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关注扬华史话公众号


上一条:清明时节雨纷纷,缅怀先烈寄长情 下一条:校园风物之——方俊塑像

关闭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