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文化 > 交大故事 > 正文

1949-1972年大事记

师资队伍

1950年

本年  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振绪撰写的《新唐院近景》(1949年8月发表在《建设事业励进社社报》第100期上),于1950年2月被美国费城出版的《留美科协通讯》第5期转载。这篇“求贤榜”在美国广为传播,引起巨大反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学校从国内外引进了知名教授、副教授、讲师80余人。1950年,唐院新聘教师32人到校,其中教授有:黄万里、黄炳尧、沈智扬、顾培恂、竺士楷、何杰、边兆祥、徐中、任朗、张万久等,副教授有:王继光、何兆仪、闵嗣桂等。

本年年底,唐院共有专任教师158人(留美回国者42人、留英回国者7人、其他国家回国者3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17人、讲师24人、助教66人。

1951年

8月23日  经校部批准:唐院聘请王柢教授为土木工程系系主任、顾宜孙教授为结构工程系系主任、何杰教授为采矿工程系系主任、张文奇教授为冶金工程系系主任、史家宜教授为机械工程系系主任、任朗教授为电机工程系系主任、余国琮教授为化学工程系系主任。

9月22日  暑期陆续聘请新任教师30名,已全部报到。其中教授有:郭可詹、杨善元、李惠亭、曹建猷、江涛声、吴中枢等。副教授有:姚皙明、陆善华、万海宇等。

9月  因校内两院系科调整,建筑系以系主任徐中教授为首的全体师生(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5人)并入唐院北京铁道管理学院,1952年调往天津大学。

10月8日  教育部通知,同意唐院选派冶金系助教马如璋、电机系助教杨衍明赴苏留学。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唐院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于1955年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回国。

1952年

5月21日  经校部批复同意,由曹建猷教授兼代电机系系主任。

8—12月  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教育部(52)院调字第012号《关于成立钢铁学院问题》文,通知唐院及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高校,将冶金系的师资、学生(除应届毕业生外)及设备、图书等,原则上全部调至北京钢铁学院,成为北京钢铁学院的基础。

唐院冶金系以系主任张文奇教授为首(除留校教授1人、助教2人外)调往北京钢铁学院,计教师13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助教7人及体育组助教1人),学生73人。

教育部(52)下高矿曾字第003号文,要求唐院采矿系原则上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唯其中地质组的师生、设备、图书等,应调整至北京地质学院。

教育部(52)下高矿曾字第004号文,同意唐院因开有工程地质课程,保留地质教授1人,助教2人。

唐院采矿系以系主任何杰教授为首的全部师生(教授5人、副教授1人、助教10人及政治组助教1人、学生97人)调往北京,成为中国矿业学院的基础力量。

采矿系地质部分袁见齐教授等师生(教授3人、助教3人、学生2人)调往北京,成为筹建北京地质学院的基础力量。

根据教育部(52)高矿曾字第006号文《关于京津唐各高等学校化工系调整的几项规定》,唐院除保留应用化学组外,化工系以系主任余国琮教授为首的全体师生并入天津大学,共调出教师14人(教授3名、副教授4人、讲师1人、助教6人),学生54人。

根据教育部、铁道部指示:重庆大学铁道工程组学生75名,哈尔滨铁道学院学生120名调入唐院土木系。

电机系电讯组教授2名、副教授1名、助教1名调往哈尔滨铁道学院。唐院电机系电讯组学生14名、电讯专修科学生2名调往哈尔滨铁道学院。

教育部(52)高矿字第029号文《关于唐院材料系停办的问题的指示》,唐院

材料系停办,除一年级学生转入唐院机械工程系外,其余二年级学生转入北京铁道学院代为培养。

教育部(52)下高电李字第31号文通知,唐院水利组学生9人及黄万里教授调至清华大学(后又增加1人,共10人)。

因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张泽熙教授及助教2名、学生6名调入唐院铁道建筑等系。

经校内两院的系科调整及今年下半年的院系调整,唐院共调出教师72名(教授22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助教35人),调入教师24名(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13人)。

本年暑期  唐院桥隧系助教熊清章、采矿系助教牛锡倬、机械系助教王润经选派赴苏留学,因需先修俄文(按上级规定以后出国人员均须先学习有关外文),延至1953年秋出国,1957年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归国,熊清章回校工作后调出。

铁道兵团选派来唐院学习桥梁工程的学员夏子敬(曾任俄语翻译),按期于1952年秋赴苏留学。

9月8日  唐院教师俄文速成实验班开学,参加学习的教师有12人,学习时间21天。第二、第三期俄文速成班分别于1952年10月及1953年3月进行。

10月8日  第二批教师俄文速成班开学,顾稀院长作动员报告。参加学习的有各系教师103人。本次学习于10月27日结束。

1953年

6月19日  据唐院上报高等教育部的《教师俄文学习情况表》统计:唐院教师已参加过俄文速成学习的有163人,自学的有39人,共202人,占全院教师人数的86%。为鼓励学习俄文,于1953年、1954年在教师中进行了两次俄文考试,有130人因考试成绩较好而受奖。据统计,唐院经常从事编译教材工作的教师有75名。

9月13日  唐院大力扩充教师队伍,现已有98位新教师来校报到。

12月  据院人事室统计,全院共有教师333名,其中教授46名、副教授28名、讲师54名、助教205名。教授、副教授名单如下:

            职称

      姓名

系别

教  授

副教授

铁道建筑系

伍镜湖(研究教授)、沈智扬、罗河、邵福旿、范治纶、顾培恂、张泽熙、王竹亭、王柢

蒋铁珊、于仲凯、李树阳

桥梁隧道系

高渠清、杨耀乾、陆凤书、胡春农、钱冬生、劳远昌、顾宜孙、张万久、吴炳焜

陈英俊、华有光

机械系

戴振声、李庆善、黄秉淦、沈嘉猷、刘钟华、孙竹生、史家宜、陈忠淦、裴毓达、金庆章、张殿执

章纯嘏、张鸿烈、穆士珍、刘之彬、王懋章、张伯琴、姚书田、毛家驯

电气运输系

曹建猷、杜庆萱、任朗

姚皙明

公共必修课

郭可詹、黄寿恒、赵桢、杨荣宝、赵松鹤、罗忠忱、竺士楷、许元启、李汶、王继光、李斐英、贝馥茹、张渤、徐家增

韩树山、董锡山、黄克欧、光开敏、卢孝棣、金传炳、刁维、孙训方、朱育万、倪志锵、陆善华、文乃山、胡世麟、梁文秀


1954年

8月  师资培养方面,留苏的有6人,赴国内聘有苏联专家的院校进修某一专门课程的有7人,赴外校短期进修的有20人,赴现场进修的有15人。

本年  李斐英教授逝世。学校在校友厅举行小型追悼会,顾稀院长致词,悼念李教授。

1955年

2月2日  唐院聘请两位苏联专家到机械系任教:一位是莫斯科铁道工程学院副教授诺维柯夫,一位是罗斯托夫铁道学院副教授斯维托夫。他们是唐院开始全面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以来第一批来院任教的苏联专家。

10月31日  苏联专家雅科夫列夫副教授受聘到唐院铁道建筑系选线教研组执教。

1956年

1月20日  唐院任命桥隧系副主任杨耀乾教授代理桥隧系系主任。

1月23日  苏联专家特尼钦科副教授来唐院机车修理教研组任教。

3—7月  唐院曹建猷教授受国务院邀请,参加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12年规划的制订工作,为铁道学科和自动化学科成员。

4月30日  唐院铁道运输机械系教授孙竹生、电气运输系实验人员秦世荣出席了全国铁路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6月15日  铁道部通知,唐院沈智扬、孙竹生、曹建猷三位教授参加铁道科学规划小组的工作,参加审查修改全国铁道科学研究工作长远规划及1957年科学研究计划,草拟实现规划的各种措施等。7月中旬完成上述任务。

8月27日  苏联专家纳乌莫夫和库金两位副教授到校,他们分别在桥梁隧道系和电气运输系任教。

10月13日  苏联专家别列夫斯基和包布利柯夫两位副教授来唐院,分别在铁道建筑系给水教研组和桥梁隧道系桥梁教研组作半年的短期讲学。

12月30日  唐院任命张万久教授为桥隧系代理系主任。

1957年

2—5月  唐院电机系教授曹建猷参加了中国铁路电气化考察团,任副团长,赴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匈牙利等国考察。

4月2日  唐院举行大会,欢迎苏联专家尼古拉也夫和库兹涅佐夫来院任教,欢送苏联专家特尼钦科和别列夫斯基回国。

9月16日  三位苏联专家来院任教与讲学:①列宁格勒铁道设计院的格拉果列夫,专长航空测量,将在唐院铁道系测量教研组作短期讲学。②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的斯科洛杜莫夫,专长线路构造及线路业务,将在唐院铁道系线路构造及线路业务教研组任教二年。③莫斯科铁道学院的扎哈尔钦科,专长电力机车装备,将在唐院电机系电力机车车辆教研组作短期讲学。

10月2日  学院决定杨耀乾教授暂代教务长职务,史家宜教授暂代机械系系主任职务。

10月30日  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唐院一方面在院内举办高等数学进修班和俄文、英文、德文、日文进修班及各种专题讲座(如金属疲劳强度、矩阵论、弹性理论),另一方面于本年共派出38位教师去兄弟院校或现场进修。

12月19日  唐院公布第一批下放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教职工名单(58人)。24日,全院师生员工集会欢送。

12月27日  苏联专家库兹涅佐夫任满回国。他于今年4月来唐院,讲授“内燃机车、电气器械和电气线路”“Te3型内燃机车的机械装备”,进行了两次专题讲座,指导了三个课程设计及学生的生产学习等。

1958年

1月  在整风整改中,为了精简机构、减少层次,学校决定将行政机构由三级制改为二级制。人员由原来的1134人减为864人,精简32.8%。教职员工纷纷要求下放参加体力劳动,自愿报名的占教职员总数的90%,经党委先后批准下放农村的教职员有70人,下放铁路现场的教职员有97人。

1月27日  全院集会,欢送第二批下放干部。这次下放干部有43名,其中29名到全国各铁路系统的基层,14名下放至唐山市郊区农村参加农业劳动。

1月30日  钱应麟院长分别向本部和分部的师生员工作题为“关于整改工作的当前情况与处理右派分子问题”的报告。处理右派分子工作至2月末结束。全院共划右派分子69人(其中教职员29人,学生40人)。这69人均属错划,1978—1979年落实政策时全部平反。

3月1日  苏联专家莫斯卡连柯来唐院讲学,他是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机械系车辆教研组副教授。苏联专家格拉果列夫讲学期满回国。

6月10日  人事处召开欢送支援兰州铁道学院教师座谈会。会上钱应麟院长对建立兰州铁道学院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唐院根据铁道部指示,于1958年按系、组配套先后抽调两批骨干教师及干部、职工,支援新建的兰州铁道学院。1958年以后至1963年又抽调部分教师支援兰院。先后几批抽调近百人(98人)支援兰院,计有干部何英杰、徐国健、陈立等3人,教师65人,职工30人。

教师中有:

教授、副教授(9人):顾培恂  沈智扬  胡春农  李庆善

金庆章  黄秉淦  张殿执  赵  桢  胡世麟

讲师(26人):宋卓民  余双秀  李正才  王乃忠  张庆文

闫树椿  孙经曙  潘昌实  谢锦昌  廖鼎烈

熊清章  王华廉  王业敏  张柏馨  周以恪

林德深  华健清  周棣萼  罗  亚  王同五

沈庭寿  贺宗文  韩德厚  杨淑玲  吴乃久

岳维藩

助教(30人):黄国桢  陈春雨  许实儒  游  容  陈炽昭

胡  甲  罗征洪  黄晶若  滕兰珍  潘文科

何志鉴  周天恒  应植芸  王宗培  谢  琼

蔡幸生  曹治杰  闫立荣  白  惠  郭开华

罗志英  黄  桐  潘耀南  张爱茹  石  啸

王魁权  刘馨兰  汪凤玲  程复初  黄炳德

12月10日  按照中共唐山市委的指示,唐院抽调干部、教职工近20人,支援新建的唐山矿业学院。其中有干部阎焘(任教务处处长)、教师董锡兰(副教授)、王韶华(讲师)、徐昭鑫、李庆华、黄宽渊、吴昌元、焦善庆(以上8人为借调,时间1~3年不等,最长的是阎焘于五六年后才回学校)、闫循荣、尹子平、付匡秀、罗无量(以上4人为调转,后两人又调回学校)。

1959年

1月  为了适应铁路采用航测方法的需要,唐院除了聘请苏联专家格拉果列夫来校讲学外,在铁59级进入四年级时,分出了一个铁路航测专门化。

8月4日  遵照铁道部指示,唐院成立数理力学系。由数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化学等教研组组成,并任命杨荣宝为数理力学系系主任。

9月10日  数理力学系召开成立大会,钱应麟院长到会并讲话。

10月  据统计,解放10年以来唐院在校学生数比1949年增加了9倍,学生总数已超过3600人,教职工人数(教师369人,职员281人、工人247人)比1949年增加了8倍多。教学与科学研究设备比解放前增加了近28倍,图书期刊也从解放前的38000多册增至168000多册。10年来唐院为国家培养了3888名毕业生,相当于解放前44年毕业生总数的231%。10年来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共选派留学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的有24人,到其他高等院校进修的有43人。已完成和即将完成教育部委托编写的16种教材的任务。自1955年以来共举行了3次全院性科学讨论会,共提出科学报告与论文92篇。

1960年

2月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铁道部同意在现有学生中抽调79名提前进行培养。开办物57(唐、京两院由57级专业中各选15人)、物58、化58、力58等(为兄弟院校培养)师资班。

4月  唐院又有42名教职员下放到公社参加基层工作和劳动锻炼。

8月10日  铁道部文化教育局通知唐院,为满足铁路院校数学师资的急需要求,唐院数理力学系56班18名学生提前于今年9月中旬毕业。为了加速尖端、薄弱和缺门专业的发展,唐院根据1960年8月30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关于抽调学生培养师资的指示》,从18个专业中抽调学生305名,作为师资与科研人员培养。

1961年

7月下旬  史家宜教授、张震教授、张万久教授、姚书田副教授、图书馆郑秉璋副馆长在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结业回院。

9月  本学期师资队伍得到了加强,全院增加新教师149人,从苏联留学回国的研究生有7人。

10月  唐院贯彻中央有关决定,精简职工111人,家属还乡37户。

11月29日  机械系在本学期第7周至第9周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全系教学法报告会及讨论会,围绕如何讲好课问题组织了经验交流、观摩性讲课和分组讨论等活动。

12月1日  教务处召开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会上机械系刘可正、数力系任云、铁道系刘文熙三位青年教师分别介绍了他们任课后的体会。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孙训方副教授介绍教学经验。最后顾稀院长讲了话。

12月  唐院顾稀院长、史家宜教授、张泽熙教授、李树阳副教授、姚皙明副教授、王绍华讲师、尤凌群(家属委员会干部)、李国珩同学当选为唐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2年

3月12日  据《唐院1961—1962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与第二学期教学工作安排》介绍:学期初根据专业、班次调整的结果,调整了师资力量的配备,加强了教学第一线,特别是加强了基础课程讲课教师的配备。

本学期全院共有教师664人(教授副教授49人,讲师151人,助教379人,见习助教85人,不包括预备教师30人),讲师以上的教师有多一半承担了讲课任务,助教中则有1/4左右开了课。根据研究生与导师的条件整顿了研究生队伍,原有研究生32名,经过调整保留了25名。这学期唐院还组织了教师外语学习班(德语、日语),两个班共76人参加;组织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此外,这学期唐院还为39个兄弟院校培养进修教师51名,进修生48名。

6月30日  唐院桥隧系画法几何及制图教研室主任朱育万副教授和数理力学系副主任孙训方副教授,出席了5月24日至6月13日召开的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教学工作会议。

8月17日  教育部发出《关于提前抽调高等学校学生复学问题的通知》,由于情况发生变化,原则上同意此前由于国家建设需要而提前毕业的学生复学。唐院抽调的学生大部分回原专业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教研室因师资很缺,留下39名学生作为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在以后的几年里,对于完成了学习与培养计划的,由学校发给该专业原年级的毕业证书。

8月27日  唐院举办实验员短期训练班,大部分实验员参加。训练班有知识性讲座、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训练班至9月8日结束。

1963年

9月  为了促进又红又专教师队伍的成长,根据院委会二届四次会议决定,开始对全院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政治思想、教学工作、教学法工作、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进修提高等。考核到本学期结束前完毕。进行步骤:各系先在一个教研室试点,10月底总结经验,然后在各教研室全面展开考核工作。

据统计:1951—1963年,唐院先后选派45名教师(包括当时的应届毕业生)出国留学。其中,除戴天民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外,全部教师均派往苏联留学。计有:攻读副博士学位的研究生40名,进修教师3名,实习生1名。见下表:

姓  名

研究方向(或专业)

留学年限

留学单位名称

留学类别

留学后回校否

备  注

马如璋

金属物理

1951—1955

莫斯科钢铁学院

副博士



杨衍明

通  信

1951—1955

列宁格勒电机学院

副博士



熊清章

桥  梁

1953—1957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校后调出


王  润

金属物理

1953—1957

莫斯科钢铁学院

副博士



牛锡倬

岩石力学

1953—1957

莫斯科矿业学院

副博士



张质文

机  械

1954—1958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阎树椿

线  路

1954—1958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万少萍

桥  梁

1954—1955

莫斯科桥梁公司

实习生

回  校


王  川

铁  建

1955—1959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校后调出


陈亚涛

选  线

1955—1959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施仲衡

地  铁

1955—1959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校后调出


李富文

桥  梁

1955—1959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谢锦昌

地  铁

1956—1960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校后调出



续表

姓  名

研究方向(或专业)

留学年限

留学单位名称

留学类别

留学后回校否

备  注

李太惠

工民建

1956—1960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校后调出


王照林

力  学

1956—1960

莫斯科大学

副博士



奚盛良

电  气

1956—1960

莫斯科动力学院

副博士



胡竟嵘

铁  建

1956—1960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副博士



陈秉昆

铁  建

1956—1960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副博士



王润霖

马列主义

1956—1957

苏联共青团中央党校

进修教师

回  校


陈禄生

土地基

1957—1961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陈国藩

桥  梁

1957—1961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邓域才

选  线

1957—1961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梁家瑞

线  路

1957—1961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校后调出


程华定

内  燃

1957—1961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校后调出


刘铁雄

地  铁

1957—1961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王  忠

给排水

1957—1961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

副博士



韶能仁

供  电

1957—1961

莫斯科动力学院

副博士

回校后调出


沈志云

车  辆

1957—1961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严隽耄

车  辆

1957—1961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国  楷

机  械

1957—1961

列宁格勒工学院

副博士

回校后调出


戴天民

力  学

1957—1960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博士

回校后调出


路湛沁

工民建

1957—1959

莫斯科铁道学院

进修教师

回  校


姚先启

电气铁道

1958—1962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赵景勤

电  机

1958—1962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应届毕业生缓期出国

孙遇祺

路  基

1958—1962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应届毕业生缓期出国

李正吉

地  铁

1958—1962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应届毕业生缓期出国

卓健成

工程测量

1958—1962

莫斯科测绘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因新专业缓期出国

滕兰珍

给排水

1958—1962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

副博士


因新专业缓期出国

崔嘉礼

隧  道

1958—1960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副博士

(肄业)


应届毕业生缓期出国

付光新

铁  建

1959—1963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应届毕业生缓期出国

汤曙曦

选  线

1959—1963

莫斯科铁道学院

副博士


应届毕业生缓期出国

张  鍼

地  铁

1959—1963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副博士

回  校

因新专业缓期出国

邵根大

地  铁

1959—1963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副博士


应届毕业生缓期出国

罗光辑

机  车

1959—1963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副博士


应届毕业生缓期出国

马德言

航  测

1959—1963

莫斯科铁道学院

进修教师

回 校

因故缓期出国


1964年

2月初  自去年11月开始至今年2月初,唐院陆续进行了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全院教师共有661人,分布于14个专业45个教研室中,这支队伍基本上是

解放以后建设起来的,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占7.6%,讲师占36%,助教占56.4%。参加这次调查的共585人。

9月29日  据统计,唐院现有教师共计64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9人、讲师237人、助教369人。

1965年

1月7日  1961年级学生和部分干部、教师共900余人分赴四川、东北的六个地区参加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顾稀院长带队赴四川峨眉县参加“社教”运动。吉佩祉副院长在校主持工作。这批参加“社教”运动的师生于5月中、下旬先后返校。

1月17日  1960、1962年级学生民兵和部分教师民兵1200余人,参加民兵冬训活动。

1月  在唐院的领导干部与教师中,自去年10月下旬开始逐步形成了与学生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的制度,至今年1月放假以前,下班级实行“五同”的前后共有领导干部20人(其中副院长1人,副处长、副系主任、总支书记以上的干部16人),教师256人(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5人)。

2月8日  唐院试办1964级半工半读班开学,全班共63人。

3月7日  全院教职员工及毕业班学生共600多人参加陡河挖河劳动。

5月16日  1963年级和地质1962年级学生共660人及部分任课教师到芦台农场劳动,分三批,每批劳动两周。

9月末  高教部部长蒋南翔到峨眉了解唐院峨眉建校情况。他指出:对老教师的住房仍然要照顾,要有差别,不要搞平均主义。

10月26日  唐院1962级全体学生和部分教师、干部800余人去四川眉山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年6月上旬返回唐山。

1966年

6月19日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电机系副系主任姚皙明副教授,在“文革”中含冤逝世。

6月28日  是日,最后一批自唐来峨师生员工到达峨眉。很大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和干部受到污辱性的批斗。下午,“文革”工作组召开唐、峨两地师生员工会师峨眉大会。铁道部派“西工指”副总指挥郭维城到会讲话,郭在讲话中点了一些人的名。群众斗争掀起更大的高潮。

8月30日  机械系系主任史家宜教授在“文革”中含冤逝世。

9月5日  桥隧系讲师姚富洲在“文革”中含冤逝世。

1967年

元旦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在社论中要求师生到工厂、农村去,和广大工农相结合。从此,全国学校师生纷纷到工厂、农村进行串连,介入社会上各单位的“文化革命”运动。

唐院有部分干部、教师、学生到铁路现场等单位参加劳动和串连。

4月  据不完全统计,在“文化大革命”中唐院被大字报点名和批判的干部、教师情况:

(1)院一级干部11人(包括党委书记兼院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政治部主任),其中4人被诬为“牛鬼蛇神”,占36.4%。

(2)党委办公室主任,院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部部长、副部长,各处正副处长,各总支正、副书记,团委书记,工会主席,马列教研室正、副主任共计41人,被“烧”(批斗)了100%,其中21人被诬为“牛鬼蛇神”,占51.2%。

(3)各科正、副科长,团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各总支委员共53人,被“烧”了48人,其中9人被诬为“牛鬼蛇神”,占17%。

(4)各系政治辅导员共25人(兼职除外),被“烧”23人,其中3人被诬为“牛鬼蛇神”,占12%。

(5)全校教师共607人,其中教授46人,讲师219人,助教342人。被大字报点名的有338人,占总人数的55.7%,其中教授100%,讲师75%,助教37%;被诬为“牛鬼蛇神”的共113人,占总人数的18.6%,其中教授91%,讲师27%,助教2%。

(6)据不完全统计,“文化大革命”中全院被点名批判的有430多人。教务部门干部45人中有31人“靠边站”,绝大部分被“烧”,有20人被诬为“黑帮”“右派”挂了牌。铁道系干部25人全部“靠边站”,24人被“烧”。马列教研室的大部分教师被“烧”。全院中层干部全部被“烧”。全院被污辱性地戴高帽游街的人最盛时达150余名。

6月15日  在唐山的师生员工500人,下乡去开平参加支援“三夏”劳动。

1968年

年初  唐山市掀起“肃流派”运动。唐院在这次运动中,把许多革命群众组织打成了“反动流派”,被非法抄家、游斗的干部、教职工、学生达百余人。“红旗战斗队”郭震宇一伙大搞非法刑讯、逼供,使用的刑具名目多达一二十种,整个校园充满了恐怖气氛。仅在1968年4—7月,不到一百天时间里,被他们迫害致死的有唐山市委工业交通部部长杨月峰,唐山市委监察委员会监察员于明信,唐山市422水泥厂党委常委刘国栋,唐院副院长李钧,干部姚宝根、贾宗光,干部班学员崔立功,工人季风荣、刘春融,学生杨令群、陈勇,教师熊大道等11人。他们将前院长顾稀非法关押刑讯逼供达7个多月,将干部万少萍、黄澎、孙雨亭、张增祜打成重伤。他们将许多干部、教师多次刑讯审查,举办所谓“学习班”,肆意毒打逼供、抄家,扣发工资,有的干部、教师每人每月只发给13元生活费。抄家中许多有价值的科研资料被毁掉,如罗河、张万久、王继光等教授的科研资料被抄走后,始终未能找回,给科研工作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5月6日  在唐山的教职工、学生召开纪念毛主席“五·七指示”两周年大会,批判前院长顾稀执行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建校路线”大会。约三、四千人参加,军训团代表在会上发了言,另有干部代表发言。

5月15日  印刷厂工人刘春融在“文革”中受迫害,含冤逝世。

5月18日  “红旗八办”勒令院长杜景云戴高帽,对其进行污辱性的游斗。

5月26日  唐院副院长李钧在“文革”中不堪凌辱,含冤去世。

8月24日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唐院前院长、一级教授顾宜孙在上海病逝,终年72岁。

9月5日  后勤处工人季风荣在“文革”中被迫害,含冤逝世。

10月 “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在唐山教职工中开始,一部分教职工被关进“牛棚”交待问题,被强迫劳动改造。

图书馆馆员贾宗光在“文革”中被迫害,含冤逝世。

11月4日  工程处木工徐汉勋在“文革”中被迫害,含冤逝世。

11月  唐院黄寿恒老教授病逝,终年73岁。1978年4月在峨眉举行追悼会,悼念黄老教授。

1969年

1月  在峨眉的教职工中开始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3月2日  唐院机械系党总支副书记姚宝根在峨眉“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含冤去世。

3月底4月初  在工人、解放军宣传队领导下,学校决定安排大部分学生、一部分教师去唐山机车车辆厂、山海关桥梁厂、塘沽车站及唐院“五·七”机电厂等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4月24日  唐院桥隧系系主任、河北省政协委员张万久教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含冤逝世。

1970年

2月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

2月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简称“一打三反”)。唐院在唐山的教职工于2月开始开展“一打三反”运动。4月,在峨眉的教职工也开展了“一打三反”运动。

1971年

8月28日  唐院副院长桂林栖因脑溢血突发病逝。在逝世前几年,桂林栖还坚持在实习工厂参加劳动。

9月28日、30日  唐院党委副书记常余恒因病逝世。“三结合”领导小组决定举行追悼会,悼念为革命奋斗三十多年的常余恒同志。

10月22日  据统计,唐院现共有在唐山的教师625名(教授26人、副教授19人、讲师229人、助教351人),干部397名(科级以上92人,一般干部305人),教辅人员、工人436名(教辅人员78人,工人358人),共计1458名。在峨眉人员113名。

教授(26名):

铁道系:罗河、邵福旿、王继光、张泽熙、王柢、顾兆泰(未定职称)、夏孙丁(未定职称)

桥地系:钱冬生、劳远昌、高渠清、吴炳焜、李汶、竺世楷

机械系:陈忠淦、刘钟华、孙竹生

电机系:任朗、曹建猷、杜庆萱

运输系:张震

教育处:杨耀乾、范治纶、郭可詹、杨荣宝、张渤、徐家增

副教授(19名):

铁道系:于仲凯

桥隧系:朱育万、路湛沁、刁维

机械系:姚书田、倪志锵、毛家驯、张鸿烈

运输系:盛祖锡、李树阳

教育处:孙训方、金传炳、卢孝棣、黄安基、陈英俊、王韶华、韩树山、黄克欧、董锡兰

小  结

(1)不断升级的政治运动破坏了唐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大师汇集的良好开端。教师是大学的灵魂,一所好的大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能汇集名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1950年至1971年,中国的政治运动接连不断,高校教师的际遇也随同这些运动升降沉浮。新中国成立伊始,唐振绪院长的一张招贤榜,使唐院吸纳了来自英美学术名府的青年才俊近30人,和原有的以“五老”为代表的教师阵容,共同构建了唐院能够傲视其他高校的师资力量。50年代初期,由顾稀主导的军事接管工作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办校、民主管理”的办学思想,很好地发挥了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2)教育改革:从20世纪50年起年学习苏联模式起,到60年代的教育“大跃进”,直至正常教学完全瘫痪的“文化大革命”,在计划经济背景下的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教师教学大体遵循着从传统的个人主导型教学向教研室统一管理型教学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当下西南交通大学教学模式的基础。这一转型过程由于以阶级斗争为导向,弃传统如敝屣,充满了“左”倾冒进的教条主义色调。

(3)在历次院系调整中,唐院多名教师援建了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地质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高校,很多人后来成为这些学校的教学管理骨干,充分说明了唐院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全国性学科大调整中,为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4)在政治挂帅、阶级斗争的语境下,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薪资待遇越来越多地受到个人出身、政治背景或所谓“政治表现”的影响。

(5)由于短期内教学规模急速扩张,唐院如同那一时期的其他工科高校一样出现师资短缺的问题,因此不少优秀毕业生被选拔出来直接培养为师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师培养途径。

(6)前苏联的教学科研经验曾一度成为唐院教师乃至全国教育界的主要仿效对象。唐院教师通过俄文速成班学习翻译俄文教材,学校还聘请苏联专家来唐院工作和派教师赴苏联留学。来唐院任教的苏联专家,专业、敬业、勤业,热爱教育事业,他们通过辛勤劳动,为唐院教学工作规范化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950年

土木系罗河教授在《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刊》上发表了《航空测量的数学分析》一文。

1951年

唐院教师编译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出版情况如下:

杨耀乾、顾宜孙教授著《木材结构学》,商务印书馆出版。张文奇教授著《有色金属冶金》,龙门联合书局出版。林宗彩教授著《钢铁冶金》,龙门联合书局出版。林宗彩教授著《炼铁学》,商务印书馆出版。徐祖耀副教授著《冶金原理》,龙门联合书局出版。郑逢佳副教授著《冶金计算》,商务印书馆出版。朱育万副教授译《Ben. J. Lubschez透视学》,龙门联合书局出版。

1952年

孙竹生教授著《蒸汽机车工程》(上、下册),龙门联合书局出版(1952—1953年)。

1953年

唐院教师编译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出版情况如下:

陈忠淦教授著《车辆工程》,大东书局出版。陈忠淦教授等译《车辆学》(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陈英俊副教授、杨耀乾教授等译《结构理论》(一、二、三卷),И. Л. 普洛柯费耶夫著),商务印书馆出版(一卷195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二、三卷1955年)出版。刘钟华教授等译《金属工学》(苏联马斯体留可夫著),龙门联合书局出版(1953—1954年)。陆大纮等译《金属工艺学》[苏],龙门联合书局出版。唐院有关教师集体译《铁路钢桥》(两卷共四册)(К.叶夫拉拂夫著),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1953—1955年)。

1954年

本年,唐院教师编译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出版情况如下:

王竹亭教授编《铁路选线手册》,龙门联合书局出版。王竹亭教授等译《铁道线路及线路业务》(上、中、下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姚皙明副教授译《牵引电机》(上、下册)[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祖耀副教授著《金属学和热处理》(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宋卓民讲师等译《测量学》(上、下册)[苏],

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沈智扬教授等译《隧道》(第一、二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麦倜曾讲师等译《隧道》(第三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朱育万副教授等译《制图教程》[苏],龙门联合书局出版。

1955年

4月末  在院庆学术活动中,为学习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唐院举行了第一次教师毕业设计答辩。

指导教师是钱冬生教授,试做设计人是青年教师车惠民、谢幼藩、林敏生、伏魁先、何广汉。题目取名为“五四河大桥”。

设计评阅人是庆承道(铁道部设计及预算鉴定委员会副主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是茅以升,成员有张维(清华大学教授)、萨多维奇(清华大学校长顾问,苏联专家)、顾宜孙教授、张万久教授及院领导。

谢幼藩扼要报告了设计内容,回答了评阅人及各答辩委员的问题,最后主席茅以升宣布答辩成绩为优秀(5分),并表示祝贺。

第二、第三次教师试作毕业设计答辩分别在1956年1月及2月进行。

7月  本学年部分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科学研究,主要情况是:①结合编写教材进行的研究工作有2项,如桥梁教研组关于中国桥梁史的研究等。②结合国家建设进行的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有12项,如机车教研组孙竹生教授“关于我国现用制动装置的技术改进问题的研究”及“П51型机车的技术改造问题的研究”等。③对一般科学理论的研究有3项,如罗河教授的“一个多元函数的内插公式”等。

9月30日  通过考试,并经审查批准,唐院铁道机械系录取了8名研究生:谭达明、陈启璠、张开文、陈隆祖、饶高热、孙忠烺、李元标、赵志勇。

铁道建筑系录取了10名研究生:周才光、袁国錞、王树模、詹振炎、吴树和、明镜寰、张宝义、董学铨、张诚、陆国星。

第一批研究生均由苏联专家授课。学制二年。以上18名研究生于1957年10月毕业。

本年,唐院教师编译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出版20余种,如:张殿执教授等译《蒸汽机车修理》(上、下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姚皙明副教授译《电力铁道机车车辆》(二卷,上、下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潘启敬讲师译《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上、下册)[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唐院有关教师集体译《铁路桥梁》(第一卷,第一、二册)[苏]、(第二卷,第一、二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朱育万副教授等译《科学技术各部门应用的画法几何习题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竹亭教授编译《铁路改建及第二线设计》,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

1956年

1月15日  唐院举行第二次教师毕业设计答辩。由铁道系和桥隧系教师作毕业设计答辩。

1月18日  院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了各系毕业设计试作及准备工作情况,会议对于桥梁隧道系与铁道建筑系教师试作毕业设计的情况表示满意,通过了《关于毕业设计试作及准备工作的决议》。会议听取了机车线业务教研组《关于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报告》,通过相应决议。会议还通过了《关于第一次学生科学会议的决议》。

2月1日  唐院杨耀乾等8位教授、苏联专家雅科夫列夫及讲师、助教共15人,由白铁岩副院长率队赴沪,参加高等教育部在同济大学召开的铁道、桥隧、道路专业毕业设计经验交流座谈会。

2月25日  桥隧系进行第3次教师试作毕业设计答辩。考试是由毕业设计考试委员会主席、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欧阳诚工程师主持的。唐院苏联专家雅科夫列夫担任顾问。这次答辩的题目是“山岭铁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答辩人是隧道及地下铁道教研组麦倜曾讲师。考试后,主席宣布设计者获得优秀(5分)的成绩,并表示祝贺。

3月7日  院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了《唐山铁道学院1955—195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与科学工作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本学期教学与科学工作上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规划工作;筹建新校、新专业与新专门化;加速进行教学改革,提前开出较正规的毕业设计,争取编写教科书;继续认真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学生科学小组工作等。

3月25日  为推动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唐院举行第一次学生科学技术讨论会。会上,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茅以升校友作了《我国铁道科学的发展远景》的报告。26日,会议分五个小组进行报告和讨论。4个系的17位同学作了专题报告,唐院苏联专家诺维柯夫参加了机械系的分组讨论,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北京铁道学院等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代表也分别参加了分组讨论,会议至27日闭幕。在闭幕会上,诺维柯夫专家讲话,顾稀院长致闭幕词,并给科学小组发奖。

5月11日  据《新唐院》报导:近几年唐院教师在编译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讲义方面投入了很大力量,各专业的主要教学用书都是由教师个人或集体编译的:如选线设计、桥梁、隧道、结构力学、车辆、给水、金属工学等教研组及王竹亭教授、孙竹生教授等所编译的教材、著作都是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目前唐院教师正在编写十几种铁道学院教学用的教材。

5月15日  电气运输系举行科学研究报告会。姚皙明副教授的论文是《单相整流子牵引电动机与电网联接时在发电机状态下运转的分析》,杜庆萱教授的论文是《关于我国新型电力机车定型问题的几点商榷》,以上论文引起教师们很大的兴趣,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是很大的鼓励。

5月20日  唐院机械系四年级甲班学生郭炯藩,提出调整机车风炉机构的合理化建议,为古冶机务段采纳,并获得奖金。

6月  唐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并公布学生科学小组第一批研究项目。

7月3日  材料力学教研组举行第一次科学研究报告会,参加会议的除本组教师外,还有其他教研组的教师多人,顾稀院长莅会指导。会上由孙训方副教授和牛清江讲师分别作了“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中应用的强化钢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国产高强度钢丝机械性质的研究”两个科学报告。

7月19日  铁道部教育局函,同意唐院1953—1955年入学的学生按各专业分专门化或毕业设计类型分配。

专  业

学院各专业分专门化或毕业设计类型人数分配表




专门化名称

毕业设计类型

入学年月




1953

1954

1955



铁道建筑

总  计

95

136

260

选线设计

39

34

60


铁道建筑


34

60


线路构造

27

34

50


给水排水

29

34

50


铁道房屋



40


(工业民用建筑)





桥梁隧道

总  计

54

83

101

桥  梁

27

42

51


隧  道

27

41

50


铁道运输机械

总  计

117

111

193

蒸汽机车

60

34

56


车  辆

57

33

56


内燃机车


20

27


筑路机械


24

54


铁道电气化


56

62

69

铁道经营






8月  全院1956年科学研究总计划共52个项目,现有93位教师参加研究工作,有的已取得显著成绩,如机车教研组孙竹生教授“П51型机车技术改造问题”的研究已进入工厂制造阶段,测量教研组罗河教授在航空测量及图算原理方面的研究对实际工作起着重大作用。正在进行的还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铁路各方面的应用、黄土工程性质的研究、线路强度的计算、我国电气铁道电流制的研究等22项,这些是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重要科研项目。

8月21日  唐院各系代表王柢等13位教授、副教授,列席代表15位教授、副教授由代院长白铁岩率队,参加了全国铁道科学工作会议。

11月25日  唐院曹建猷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途径》一文,并由《新华半月刊》当年第24期予以转载。

11月  唐院罗河教授在《土木工程学报》1956年第3卷第4期上发表著名科研论文《航空摄影测量的分析制图法》上篇。下篇发表在《土木工程学报》1957年2月第4卷第Ⅰ期上。

本年  唐院苏联专家招收隧道与地下铁道研究生8名,均于1958年毕业;电气运输专业招收研究生7名,于1958年毕业5名。

唐院教师翻译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出版20余种,如:郭可詹教授等译《数学物理方程》[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曹建猷教授译《电力铁道供电》[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李汶教授等译《轴测投影》[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热工教研室教师译《热工学》(上、下册)[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忠淦教授等译《铁路员工技术手册》(第三卷,第七、八、九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杜庆萱教授等译《电力铁道机车车辆》(第三卷,上、下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

1957年

1月初  铁道部颁发奖章、奖状、奖金,表彰唐院机械系孙竹生教授1955年6月提出的关于П51型机车改造方案及设计说明书为铁路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

1月下旬  电机系副系主任杜庆萱教授由唐院推荐,作为铁道科学研究院的代表,参加铁道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会议。会议在华沙与布加勒斯特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代表。会议主要讨论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共有11个专题,“铁路电气化”是其中之一。会期20天。

3月23日  唐院召开第二次学生科学研究报告会。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胡海昌应邀到会讲话。

4月22日  唐院电机系杜庆萱教授等三人前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种电力机车(UQ—80型)设计工作审定会。

5月11日  唐院召开第二次科学讨论会。会上提交科学报告和论文54篇。铁道部副部长石志仁在会上作了报告《赴东德、波兰、匈牙利等国进行铁路科学技术问题考察》,苏联专家库金作了报告《苏联铁道学院科学研究组织工作》,曹建猷教授作了报告《莫斯科铁道电气化会议》。会议进行了四天。在分组会上姚皙明副教授

提交的《由脉动电流供电的直流牵引电动机发热的计算》,被库金专家建议译成俄文送给苏联铁道科学研究院。在这次科学讨论会上,白铁岩代院长再一次明确“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既要搞好教学,也要搞好科学研究,不能忽视教学,也不能忽视科学研究”。

7月15日  本学年唐院科研工作已经比较正规地开展起来,除较普遍地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写读书报告外,唐院教师还担负起铁道科学研究计划的题目有19项,参加部分工作的有16项,其中“我国电力铁道的电流制及电压标准”“电力机车定型问题的研究”“单相交流整流子牵引电动机设计”“提高车轴使用寿命的研究”“黄土路堑边坡的调查研究”等已提出初步报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研究”“快硬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正在试验阶段。

10月  唐院电机系任朗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并讲授全所的电磁理论课与天线课。他组织接收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信号的工作,进行了缩小天线尺寸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等。他在《中国科学》(外文版)和《物理学报》同时发表的科学论文《线性天线阵辐射图中单位圆上零点分布的一个普通函数》,被应用于低旁瓣雷达和远程雷达的设计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他还在上述刊物上多次发表学术论文。

12月  唐院在孙竹生教授主持下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车专业,开始编写我国第一部《内燃机车总体与机械部分》教材。

本年  唐院教师编译高等院校教学用书10余种,如:朱育万副教授等著《画法几何学》,人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一版)、1960年(二版),1963年(三版),1965年(四版);顾培恂教授等译《铁路给水》(上、下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徐祖耀副教授等译《金属学及热处理》(上册)[苏],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杜庆萱教授等译《电力铁道机车车辆》(第一卷,上、下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王竹亭教授等译《铁路设计》(第一卷,第一、二、三册)(第三卷,第一、二册)[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

唐院招收研究生4名,其中车辆专业3名,铁道建筑专业1名,由苏联专家授课,于1959年毕业。

1958年

2月13日  唐院沈智扬教授、苏联专家斯科洛杜莫夫参加铁道部技术局在京召开的整体道床及纵向轨枕研究专题会议。

2月  罗河教授在《测量制图学报》上发表著名科研论文《空中三角测量的一般解析法》。

6月6日  唐院内燃机车教研组主任刘钟华教授率领4名教师、1名技工及内燃机专业三年级全体学生去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参加研制我国首批内燃机车。

6月18日  我国第一批完整的水底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毕业设计,于18、20两日进行了答辩。

全院师生员工于18、19两日分两批赴京,参观铁道部举办的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展览会。

8月18日  铁道部通知唐院,因铁道电气化发展需要,决定在丰台—沙城区段试用牵引变电所远程控制装置,现将该段远程控制装置的研究试制工作交予唐院。限期于1958年年底以前试制成功。唐院复函同意试制,并按期完成。

9月8日  唐院电机系曹建猷教授参加了铁道部机务局在京召开的“讨论我国自制第二批电力机车条件会议”。

9月30日  唐院通过中苏科技合作协定与苏联有关单位进行的科研项目有4项:①中苏丰台基点研究题目“具有预应力蹬筋的薄腹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和预应力腹筋形式的研究”,中方负责人为唐院张万久教授,苏方负责人为М. С. 鲁登科专家。第一次中间研究报告已译成俄文。头三篇中间报告由人民铁道出版社于1959年出版,书名就使用课题的名称。随后,将试验工作迁到唐山,第四篇中间报告刊登在唐院1962年学报上。第五篇中间报告完成于1966年,报告题目为“40米装配式横向分段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跨结构的研究”,中方负责人为唐院谢幼藩讲师,苏方负责人为М. С. 鲁登科专家,试验在丰台进行。报告由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与苏联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在1958年6月签订的合作科研项目“航空勘测的加速与简化”,由唐院罗河教授负责。③Т—12《黄土力学性质的研究》,中方负责人为唐院吴炳焜教授,苏方负责人为И. Я. 杰尼索夫教授,初步研究成果已形成专题论文,还在继续进行黄土变形的研究。④Т—B《黄土及类黄土路堑边坡稳定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为唐院王继光教授。唐院与该课题的国内协作单位共同进行研究。从1956到1958年完成了四个区的野外调查工作,已写出调查总结。

本年秋  铁道部协同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征集长江三大桥(桥址是南京、枝城及芜湖)设计方案。预订在这年12月,在武汉召开长江三大桥技术协作会议,着重讨论南京大桥的推荐方案。要求唐院为南京长江桥提出方案设计。1985年,大桥工程局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得到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对于唐院的张万久、吴炳焜和钱冬生三位教授,大桥局特转发荣誉奖。

12月初  桥隧系在大炼钢铁的同时抽出部分人力,坚持科研工作。由唐院结构教研组、设计事务所与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合作进行了有关砖拱吊车梁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冶金部在包头召开建筑结构施工会议,唐院派马誉美讲师重点介绍了唐山的砖拱,在《冶金建设》杂志上刊登了唐院的报告。《冶金建筑研究》也发表了有关计算及建筑的资料。由冶金部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四个单位和唐院共同组成工作组开展工作,进行实际测量及一般性的和光弹性的模型试验,并将在北京进行实体试验。

本年  唐院教师编、译、审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出版10种,如:张泽熙教授等著《铁路设计》(上、下册),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杨耀乾教授著《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吴炳焜教授等著《土力学地基和基础》,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任朗教授译《天线的理论与实用》[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唐院桥隧系劳远昌教授作为我国代表团成员前往西柏林参加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简称FIP)第三届大会,受我国代表团团长委托在大会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读了一篇展示我国于短短几年内在预应力混凝土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报告。回国后撰文介绍了国际上混凝土研究发展状况。

1959年

6月29日—7月1日  唐院召开第三次教学及科学讨论会,除全院师生员工参加外,各兄弟院校、生产部门、科研机关等37个单位的131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由院长助理杨耀乾教授致开幕词,何志先副院长作了报告《一年来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总结与今后任务》。在教学分组会上共提出五篇报告。科学讨论会按专业及报告内容分六个组同时进行,共提出25篇报告(桥隧8篇、铁道5篇、电气化6篇,机车车辆4篇,运输2篇)。最后由钱应麟院长致闭幕词。会议期间各实验室、工厂开放,并举办了一些小型陈列展。

7月中旬  据统计,唐院1959年的科研题目为152个,执行情况如下:已完成的项目有42个,如:接触网电压制的比较、砖拱吊车梁、新型轨道基础、航测法等,占总数的28.6%。正在进行的题目为61个,占总数的40%。因设备、材料、加工、人力缺乏而列入争取完成项目的有49个,占总数的31.4%。

10月  据统计,解放10年以来唐院目前在校学生数比1949年增加了9倍,学生总数已超过3600人,教职工人数(教师369人,职员281人、工人247人)比1949年增加了8倍多。教学与科学研究设备比解放前增加了近28倍,图书期刊也从解放前的38000多册增至168000多册。10年来唐院为国家培养了3888名毕业生,相当于解放前44年毕业生总数的231%。10年来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共选派留学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的有24人,到其他高等院校进修的有43人。已完成和即将完成教育部委托编写的16种教材的编写任务。自1955年以来共举行了3次全院性科学讨论会,共提出科学报告与论文92篇。招收研究生3名,其中车辆专业1名、电力铁道供电专业1名、电力机车专业1名。

本年  唐院教师编译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及参考书30余种,由高等教育、人民铁道等出版社出版,如:金属工学教研组译《金属工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殿执教授等著《机车阀动机关》,陈英俊副教授译《钢桥理论与计算》(上册);黄安基讲师等译《铁路员工技术手册》(第一卷,第二册),王世馥讲师译《钢轨基础及其发展》[苏]、《钢轨基础与钢轨基础的计算》[苏],唐院与铁科院合著《具有预应力镫筋的薄腹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中苏合作丰台科研基点专题)》等,以上书籍由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

1960年

3月26日  唐院机1956-3班学生与济南铁道学院师生协作,完成我国第一台煤气柴油内燃机车的设计任务。

3月  唐院电机系教师潘启敬、张光和参加了全国自动化学会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远动学学术会议。潘启敬讲师在会上作了科研学术报告《电气化铁道无触点综合远动装置》。报告列入了论文集,由科学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这项科研工作继续进行到1964年,唐院电机系供电教研室承担的“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无接点综合远动装置”参加了全国展览,并获国家三等奖。

4—5月  我国第一条交流电气化铁路(宝鸡—凤州区段)举行通电试验和开通典礼。唐院曹建猷、贺威俊被铁道部任命为通电试验组成员,曹建猷为通电试验领导组副组长(组长为电气化工程局贾局长),兼通电试验技术组组长。通电试车获得圆满成功。

本年  唐院教师编译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出版10余种,如:范治纶教授及金学易等著《水力学》,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朱育万副教授等著《建筑工程制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60年(一版),1962年(二版);戴振声教授译《道路机械修理工艺学》[苏],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陈大鹏讲师等译《散体结构力学》[苏],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唐院铁路辞典编委会编《铁路辞典》,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

1961年

本年  全院共有46个科学研究项目,其中按计划进行的有25项,进行了一定工作的有11项,尚未进行工作的有10项。完成较好的项目有电气化铁道供电遥控装置的研究及试制,π6硅三级管的试制、桥渡冲刷挡土墙的理论研究,软土路基及岩石边坡的研究,隧道衬砌理论的研究、《大型旅客站总体设计》的编写,一条龙运输土方机械的设计及叉式装卸机的研究与设计等。过去几年连续进行的主要项目,如单相整流子电动车组的试制,低重心客车的试制,均进行顺利,正进入调整、试验阶段。唐院录取研究生16名,分属于以下专业:铁道工程3名、桥梁3名、隧道与地下铁道3名、内燃机车3名、车辆2名、铁道运输1名、电力机车1名。范治纶教授及黄宽渊等著《水力学》(上、下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61、1965年)。

1962年

5月5日  唐院对研究生重新进行了一次调整。根据本人志愿、学习及家庭的实际困难以及导师的指导力量,由原来的25名研究生调整为9名。为了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已初步制订出《研究生技术出差及学籍管理办法》。

本年  为提高教学质量,抓了一馆三室(图书馆、实验室、模型室、资料室)的工作。

一年来,唐院举行了全院性的教学科研报告会一次,举办了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小型学术活动近100次。提交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报告共115篇(一般的读书报告,述评等不在内)。经审查拟送部论文报告会交流的约65篇,拟提请向大会宣读约18篇。在路外其他全国性年会或刊物发表的报告10余篇,这些报告在理论或实用意义上都有较高的价值,如罗河教授关于航测解析法方面的论文、任朗教授关于天线研究的一些论文均获得国内学术界的重视。曹建猷教授关于铁路电气化区段计算问题的研究在我国电气化铁道的设计理论运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孙竹生教授在研究蒸汽机车乏汽引射通风的设计理论及构造改进方面、吴炳焜教授在研究大桥管柱振沉运动的理论方面,均有重要成果。

唐院教师编、译、审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参考书、科研报告10余种,由高等教育、人民铁道等出版社出版,如:孙训方副教授著《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62、1964、1979年);钱冬生教授著《桥梁水文》,曹建猷教授著《电子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杜庆萱教授等著《电气化铁道自动化与远动化》,唐院与铁科院合著《横向方块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式铁路桥跨结构研究(中苏合作丰台科研基点专题)》,以上均由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

1963年

年初  学校传达了教育部研究生工作会议精神,开始执行《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草案)》,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纳入制度管理。11月,各有关专业制订培养研究生计划。

4月  桥隧系建立工程结构实验室,第一个试验课题是张万久教授领导的“预应力砼薄腹板梁的抗剪研究”,制造试件和进行试验。

9月  据统计,唐院现有研究生28名,分布在6个系14个专业。

10月6—15日  铁道部全路第一次科学技术论文报告会电气化专业学术会议在株洲田心举行。唐院曹建猷教授担任了电气化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唐院在会上宣读的论文的有:《韶山型电力机车异步劈相机的改进》(姚皙明副教授);《电力铁道远动装置结构方案的比较》(潘启敬讲师);《铁路电气化区段的电计算问题(牵引网电计算的严格公式)》(曹建猷教授)。

10月末  铁道部全路第一次科学技术论文报告会热力机车及材料工艺专业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热力机车及材料工艺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有唐院孙竹生教授、刘钟华教授。唐院在会上宣读的论文有:《乏气引射通风》(孙竹生教授),《唐—1—3型液力传动装置》(段墉川讲师)。

11月22日  唐院招收研究生3名(桥梁专业2名、天线专业1名)。

11月25日—12月7日  唐院教务处副处长及有关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师等16人组成代表团,参加了铁道部在长沙召开的高等工业学校铁道工程、运输、车辆三个专业和桥梁专门化毕业设计经验交流会。

11月  铁道部全路第一次科学技术论文报告会桥梁及隧道专业会议在南京召开,唐院张鸿逵教授、张万久教授、高渠清教授为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有唐院的张万久教授、高渠清教授。唐院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钱冬生、张万久、劳远昌、吴炳焜、高渠清5位教授,王元良、黄宽渊、范文田3位讲师,共宣读了9篇论文。

本年  据统计列入1963年度院科研计划的项目共88个,已开始研究的有57项,占项目总数的65%,参加科研的教师共计110人,占全院教师的16.6%(其中教授副教授25人、讲师50人、助教35人),与1962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50%。推荐参加全路科学技术论文报告会的论文共计41篇,其中有17篇在大会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24篇为交流论文。全院有74位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23人、讲师51人)参加了铁道部教材编审委员会领导下的38种41册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重点教材16种,一般教材22种)。

唐院教师著、编、译高等院校教学用书、参考书、科研报告4种,即潘启敬讲师著《电子计算机及其在电力牵引中的应用》,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任朗教授译《场论》[苏],奚绍中讲师译《力学强度理论》[苏],朱育万副教授等选编《画法几何及建筑工程制图习题集》,以上书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64年

2月11日  铁道科学技术委员会通知唐院:再生制动的研究,唐院除参加韶山型2号机车上的实际试验工作以外,可以主持一些理论分析、方案设计性的研究课题。DQ-300型单项整流子牵引电动机的解体检修、试验改进,作为唐院研究课题。

3月  唐院编制了1964—1965两年的科学研究计划,承担了53项国家科研项目,其中由唐院主持或分项负责的有26项,唐院的科研任务大部分纳入了国家计划。经过三年的努力,唐院电机系供电教研室承担的科研项目“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无接点综合远动装置”,于1963年10月完成了实验室的最后调整工作,通过了初步鉴定,并送往全国性展览会展览。

6月29日  在1963—1964学年中,唐院制订了13个研究生专业的培养方案及15门研究生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大纲,采用了导师个别指导与学校、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7月26日  唐院参加试制的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遥控装置,荣获国家三等奖;参与研究试制的韶山型电力机车,荣获铁道部一等奖。唐院代表于今日出席铁道部(大连)新产品授奖仪式,接受了国家与铁道部颁发的奖状和奖金。

本年  唐院录取12名研究生,其中有2名越南留学生。其中,工程地质专业1名、航空测量专业1名、建筑力学专业1名、桥梁专业3名、隧道专业1名、土力学及地基基础专业1名、内燃机车专业1名、电力铁道供电专业1名、固体力学专业1名、铁道建筑专业1名。竺士楷审《建筑材料》(教材),由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霍庶辉译《水泥罐车》(日),由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

1965年

4月20日  铁道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通知:同意唐院报送的1965年科学研究计划安排。其中第一类是与当前生产结合较紧的集中力量进行的重点项目:①电气化铁路供电装置的自动化与远动化。②改进烟箱乏气通风装置的研究。③新型轨下基础的研究。④16Mn及16MnCu钢栓焊桥梁结构研究。⑤手提电动捣固机。第二类是按铁道部1964—1965年两年原订计划要求继续进行的。第三类是放缓进行的项目,共有4项。

12月  唐院在院内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有4项,是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的研究题目(高桥墩研究、地下铁道研究、16锰钢及15锰钛铜钢焊接性能研究、五节保温车研究)。在院外进行的有2项(即宝凤段遥控研究、箱形桥梁研究)。还有29名教师、40余名学生参加了院外12个科研小组的工作。

本年  应铁道部基建总局要求,唐院桥梁教研室编制箱形铁路钢梁桥初步设计(后来运用在潼河桥)。唐院吴炳焜教授的论文“The Resistance of Soils in Vibro-sinking of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Pipe Piles of Large Diameter”发表在《第六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论文集》上(该会议在加拿大召开)。

吴炳焜教授、刘成宇讲师著《土力学地基及基础》教材,由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金传炳副教授审《理论力学》(郝桐主编)(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永讲师译《新型圆柱蜗杆传动》[苏],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小  结

(1)学科建设成果丰硕。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高校以培养国家计划经济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因而成为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专门人才的中心。在这一阶段中,唐院与其他兄弟院校一样,一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则取消了大学生的通才、通识教育。唐院这一时期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①编写翻译课程教材与讲义;②学习苏联毕业生毕业设计,各系教师开始组织教师毕业设计答辩;③研究生招生与培养;④参加国内外专业交流会议;⑤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⑥与其他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合作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⑦校内各系组织科学研讨会;⑧鼓励指导学生成立科学研究小组。

(2)科研成果与国家建设密切相关,有力支援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由于唐院隶属铁道部,在新中国百废待兴、加速建设时期,唐院教师成为铁道部及其他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例如,1955年,孙竹生提出的关于П51型机车改造方案及设计说明书获得铁道部表彰。1957年,曹建猷针对当时国内外争论不下的“交流制”和“直流制”提出了建议,其建议被铁道部采用,为我国电气化铁道从一开始就以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1957年,任朗组织接收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信号的工作,并进行了缩小天线尺寸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等。1958年,张万久、吴炳焜和钱冬生三位教授因参与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而获得大桥局转发的荣誉奖。

(3)科研成果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当时国际交流很少的背景下,唐院教师就基础理论问题在国际专业顶尖刊物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了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报告。例如,罗河发表在《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刊》上的《航空测量的数学分析》一文,任朗发表在《物理学报》上的《线性天线阵辐射图中单位圆上零点分布的一个普通函数》。姚皙明副教授在一次国内铁道科学会议上提交的《由脉动电流供电的直流牵引电动机发热的计算》,被苏联专家建议译成俄文送给苏联铁道科学研究院。

(4)学科结构单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已有数十年发展历程的传统高等教育资源由于意识形态原因而被废弃;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大规模工业化对于工科人才的急需成为当时学科调整和学习苏联的内在动因。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高等工科教育,在学习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工业化建设经验的同时,也引入了以专科学院培育专门化人才的办学模式,并以之为样板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通过学科整合合并提高了培养效率,加强了工科人才的专业基础训练,但也致使唐院原有的优势学科——冶金、建筑、化工、水利等——因援建他校而流失,唐院在创办50余年基础上积累起来的丰厚的工科通才教育传统和资源也因之损失殆尽,遂由一所培养具有比较全面的工科修养人才的工业大学,转化为一所培养相关轨道交通人才的专门高等院校,这一唐院校史上的重大转型及其所带来的影响,迄今尚未有人进行过专门的反思和系统研究。


机构设置

1950年

1月20日  唐院院报《人民唐院》创刊,贺蒙任编辑(负责人)。从第二期起更名为《交大唐院》。1952年6月20日更名为《新唐院》。

2月4日  院务委员会下设常务委员会。经铁道部批准,唐振绪、罗河、郑秉璋、顾宜孙、张文奇、李泳、阎焘等7人为常务委员。

3月3日  根据教育部决定,全体学生均应在本学期学习《新民主主义论》。据此撤销政治教学委员会,成立“新民主主义论”教学委员会。

7月20日  唐院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

7月  唐山工学院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原分支会撤销。

8月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四十六次会议决定,将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由铁道部领导,其下仍设京、唐两院,任命茅以升为校长,金士宣为副校长。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任命。

9月27日  为提高“社会发展史”这门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唐院成立“社会发展史”教学委员会。

10月21日  唐院已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以前的院务委员会即行结束,重新依照教育部颁《高等学校暂行规程》及《交通大学组织规程》之规定,组织了唐山工学院院务委员会,并拟具该会章程,报经校长批准同意试行。

11月8日  唐院抗美援朝委员会成立,顾稀代院长兼任抗美援朝委员会主任。师生员工踊跃签名,坚决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打击侵略者。

12月1日  院委会讨论通过:①成立教学委员会、生产委员会、图书馆管理委员会,②唐院《办事通则》。

1951年

1月11日  唐院组建政治课教学委员会。

10月  唐院成立附设幼儿园。1952年秋更名为大学路幼儿园,改由唐山市文教局领导。招收5~7周岁的儿童。1954年5月1日,又正式成立附属托儿所,招收身体健康的1周岁半以上、3周岁半以下的儿童入托。

1952年

1月4日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成立以行政负责人为主包括党、团、工会等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节约检查委员会。

4月17日  经第十五次院务委员会通过成立教学改进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罗河,副主任:史家宜,顾宜孙等12人为委员。并成立教学设备委员会。

5月24日  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签署铁劳组(52)第117号文下发唐院:①北方交通大学校部自5月15日起撤销;②唐山工学院改名为唐山铁道学院;③唐山铁道学院改属铁道部直接领导。

6月20日  唐院院报《交大唐院》更名为《新唐院》,《新唐院》社社长阎焘,副社长郑家文,编辑部部长王元良。今日出版第一期。

8月1日  根据1951年5月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唐院党、团、工会、学生会联合作出决定:成立忠诚老实学习委员会,领导全院师生员工开展忠诚老实运动。方针是:“自觉自愿、不追不逼、认真审查、宽大处理”。

9月3日  院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决定:成立大一教学辅导委员会及专修科教学辅导委员会,成立附设速成中学筹备处。

10月7日  院党总支委员会决定以系为单位建立团总支。

10月8日  第十次全院行政干部联席会议上,顾稀院长指出,为了领导教职工同学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指导各种社会活动,全院将设立政治工作制度并建立执行机构——政治辅导处。

本年  唐院印刷厂建立,有3名工作人员,设备总投资不超过两万元,主要任务为承印教材,之后陆续调进技工及增加设备,至1955年增加至十多人。1966年以前,全厂平均技术等级为四级,各主要工种都有七、八级师傅把关。

1953年

1月14日  唐院为集中力量保证完成新建校舍工程的计划、设计及施工任务,成立建校委员会。委员会主任:顾稀,副主任:罗河、陈忠淦,委员:史家宜等25人。

10月3日  院党总支委员会决定建立治安保卫委员会,加强保卫工作。

10月5日  为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决定成立唐院职员政治理论学习委员会。委员会主任:顾稀,副主任:陈忠淦、许树和。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改在每周星期二下午两点半至五点半。

1954年

4月7日  院务委员会通过以下决议:成立院刊编辑委员会,撤销《新唐院》社。

5月26日  唐院成立《铁道科学研究》季刊编委会。编委会主任委员:白铁岩,委员:罗河等8人。季刊的宗旨是:①推动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②介绍苏联先进科学技术成就。③与铁路有关部门联系交流经验互通信息,研讨生产中发生的问题。

6月30日  唐院译著审校委员会成立,聘请张渤等9人为委员。

7月2日  铁道部批准唐院设立基本建设处和人事处。

8月  为加强对大规模实习的领导,全院成立了由院长、教务长领导的生产实习委员会。

9月13日  《铁道科学研究》季刊编委会经过研究,决定将刊名更改为《唐山铁道学院学报》。

9月29日  唐院火车头体育协会成立。顾稀任主任,阎焘、王润霖、陈忠淦、田裕民、徐家增、李明初任副主任。

12月 《唐山铁道学院学报》创刊,为季刊。

1955年

2月2日  唐院成立专家工作室。任命许世拯为专家工作室兼任主任。2月26日,改任秦杰为专家工作室兼任主任。

11月10日  唐院成立干部班教学委员会。委员会主任:屈强,副主任:郭可詹,张鸿逵,委员:沈智扬等9人。

1956年

2月8日  根据高等教育部指示,今年在唐院本科暑假毕业生及助教讲师中选拔留苏预备研究生。为搞好此项工作,唐院成立了留苏预备研究生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田裕民,副主任:姚玉飞。

2月21日  院党委建立政治思想工作规划组,由刘毅、阎焘、李泳、许世拯、杨荣宝、王润霖、何振吾、王继光、范治纶、顾文汉、赵玖、李树阳等同志组成,刘毅任组长、阎焘任秘书。

本日  院党委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与会者有罗河、孙训芳、王继光、李汶、劳远昌、姚皙明、王柢、朱育万、刘钟华、钱冬生、李树阳、杨耀乾、赵桢等教授,党委听取了他们对唐院贯彻知识分子政策的意见。

3月2日  为提高职工干部文化水平,唐院决定成立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并任命速成中学校长田裕民兼任业余学校校长。

3月26日  院党委决定由阎焘、李全圣、何振吾、万少萍等同志组成检查组,检查唐院前一阶段贯彻执行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及问题。

5月12日  为了使图书馆工作更好地配合教学与科研工作,学校成立了图书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元启,委员:王竹亭等24人。

7月26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关于1956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评定和调整的通知》,唐院成立工资改革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是顾稀,副主任是白铁岩、陈忠淦、田裕民,委员为王柢等14人。

10月27日  为了更好地做好教师升级工作,学校成立教师升级审议委员会。委员会主任委员:白铁岩,委员:孙竹生等9人。

10月29日  为提高唐院基本建设工作的质量,学校成立了基本建设鉴定委员会,委员有李汶等7人。

1957年

3月下旬  党委建立统战部。

5月31日  为了迅速解决在整风中群众所提意见,党委决定成立“改进工作监察小组”,代院长白铁岩任组长。

9月14日  为精简机构、改进工作,基本建设处与总务处合并,暂由基建处处长何英杰代理总务长职务。

12月4日  中国民主同盟和九三学社唐山铁道学院基层组织正式成立。

1958年

1月  在整风整改中,为了精简机构、减少层次,学校决定将行政机构由三级制改为二级制。人员由原来的1134人减为864人,精简32.8%。教职员工纷纷要求下放参加体力劳动,自动报名的占教职员总数的90%,经党委先后批准下放农村的教职员有70人,下放铁路现场的教职员有97人。

4月21日  唐院成立机务干部班教学委员会,杨耀乾教授兼任主任委员。

7月1日  唐院电机厂成立,大部分工人是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

7月3日  钱应麟院长召开干部会。会上提出,为了减少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将唐院行政机构由三级制改为二级制,即由院长直接领导各系、科和图书馆;取消教务处、总务处、人事处等机构。会上同时宣读了各单位人员配备方案。8日,新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调整方案正式公布实施。

7月  根据教育部和铁道部的指示,唐院成立了函授部。在东北和京沪铁路沿线招收了86名函授生,因初办,仅开出“内燃机车”和“车辆”两个函授专业。1959—1965年共召开5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至1965年专业增至6个,学生1000余名,函授站30多个。首届函授大学生97名于1965年8月毕业。

9月18日  唐山铁道学院民兵师组成。院党委第一书记、院长钱应麟任政委兼师长。院党委第二书记、副院长顾稀任副政委,干部班学员吕龙、杜国珍任副师长。

9月22日  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形势下,中共唐山市委决定建立城市人民公社试点。唐院经过批准,成立了唐山铁道学院人民公社筹委会。是日,筹委会举行大会,宣告唐山铁道学院人民公社成立。

1961年上半年,根据上级指示,将公社中的工业、农业、居民等分别交地方管理。至此,唐山铁道学院人民公社宣告结束。

11月24日  学院决定:①任命高家驹为运输系系主任。②撤销科学研究科,其教学设备工作划归生产科负责。③成立保卫科、生产科。④成立工农学生教学委员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孟庆源。⑤成立红专大学,并附设文化补习学校,校长为钱应麟,副校长为顾稀。⑥成立科学研究所。

1959年

8月4日  唐院行政机构由原二级制恢复为三级制,并任命:常余恒为人事处处长,阎焘为教务处处长,梁道三为行政生产处处长兼工程科科长。

本月  遵照铁道部指示,唐院成立数理力学系。该系由数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化学等教研组组成,杨荣宝被任命为数理力学系系主任。

9月13日  第七次院务委员会决议成立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增产节约办公室,由罗文志兼任主任。

12月29日  院党委作出两项决定:《关于成立副食品生产委员会的决定》《关于成立基本建设委员会的决定》。

1960年

1月15日  经唐院第四次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决定组成科学技术委员会、基本建设委员会、副食品生产委员会,聘请下列人员为委员:①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何志先;副主任:顾宜孙、罗河、孟庆源、阎焘;委员:毛家驯等36人。②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顾稀;副主任:何志先、万少萍、李汶、赵英云;委员:万少萍等36人。③副食品生产委员会。主任:顾稀;副主任:黄澎、张毅、王润霖、王志明、李全圣、赵英云;委员:于渐海等23人。

本日  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关于设置应用化学专业的决议、关于在数理力学系增设新班次的决议、关于设置无线电电子学和铁道自动化专业的决议、关于将现有的桥梁与隧道专业分设为桥梁专业和地下铁道及隧道专业的决议、1960年生产劳动计划、1960年科学研究计划、1960—1967年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分配方案(全日制部分)。

2月6日  为了加强党对理论工作的领导,唐院建立了党委理论工作小组。

2月10日  经铁道部批准,唐院行政生产处划分为总务处和生产处,并成立基建处。为加强对新机构的领导,经院务委员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任命梁道三为总务处处长,张毅为院长办公室主任。

3月25日  经院委会第三次常委会讨论通过部分组织机构设置及干部任命事项:①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教育革命和大搞技术革命,决定在行政上设“双革”办公室,直属院长领导。任命孟庆源为办公室主任。②任命孟庆源兼代教务处处长。

7月18日  唐院成立侨联小组。院党委、团委和市侨委的负责同志亲临指导,唐山市矿院、一中、二中等院校的华侨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11月23日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大抓生活的指示,院党委成立生活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顾稀任组长,并确定党委副书记吉佩祉专管生活工作。

1961年

1月7日  院务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通过如下事项:首先,根据工作需要设立:①机车车辆研究室;②桥梁隧道研究室,任命施仲衡为代主任;③铁道自动化研究室;④理化研究室,任命韩敬民为主任;⑤铁道线路与路基研究室;⑥铁道运输研究室,任命高家驹兼主任。其次,为进一步加强唐院保卫、保密等各项工作,人事处保卫科改由院长直接领导。最后,撤销增产节约办公室。为大抓生活加强生活管理,成立生活办公室,任命罗文志为主任。

3月1日  经院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撤销科学研究所,成立科学研究处。任命孟庆源为科学研究处副处长,代理处长。撤销粮食办公室,有关粮食工作由膳食科管理。教务处增设师资科与研究生科、教材科。总务处增设维修队、运输队。

8月1日  院务委员会第21次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干部保健问题,决定由人事部门、总务部门、工会、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农场组成干部保健委员会。

1962年

2月15日  院务委员会第30次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以下问题:①关于召开院务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的内容及开法;②关于1962年教学科研报告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名单。筹委会主任委员:何志先。副主任委员:杨耀乾。委员:何志先等15人。③关于人事处提出的把原总务科分为房产管理科和总务科的建议,教务处下增设实验室科。

5月  自5月份起各系办食堂均过渡为由总务处统一管理,并合并了一些食堂。

1963年

10月14日  唐院成立一分部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魏毅。副主任委员:朱育万、黄安基。委员:阎焘等12人。

1964年

1月4日  唐院成立机务干部班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重远。副主任委员:史家宜)和工务干部班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重远。副主任委员:张鸿逵)。

1965年

4月21日  根据铁道部指示,唐院与唐山机车车辆厂商定成立半工半读教育委员会,并经双方党委研究决定,由下列同志参加:唐山机车车辆厂方面有高哲民(副厂长)、惠来庆(人事教育科代科长)、单春模(劳动工资科副科长),唐山铁道学院方面有顾稀(院长)、张毅(教务处副处长)、许世拯(机械系副系主任)、沈志云(半工半读教研室副主任)。

5月21日  铁道部通知:为迅速完成建校任务,同意于迁校前在四川设立“铁道学院建校筹备处”,负责建校迁校的一切事宜,并于6月1日起正式成立办公。

12月15日  为了改进和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铁道部党委决定,批准唐院政治部正式成立。

12月  为加强领导四川建校工作,党委决定在四川建立中共“铁道学院建校筹备处”分党委,由吉佩祉兼分党委书记、黄澎任副书记。

1966年

2月  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唐院与天景、峨山两个公社进行校社结合。为了加强领导,唐院党委成立“农村工作委员会”(简称“农委”),由院党委副书记常余恒兼任“农委”书记。刘成河、欧阳名丁分任天景、峨山公社党委副书记。

5月28日  为适应唐院基本建设需要,根据上级指示,将“唐山铁道学院筹建处”改名为“唐山铁道学院建校工程处”。

8月25日  唐院组成以崔德顺为首的“文革筹委会”。

1967年

1月24日  在唐山的“二·七公社”等群众组织宣布夺取学校各级行政领导权。

2月27日  “红旗战斗队”总勤务站(总部)从北京撤回唐山。

3月3日  唐秦警备区派军训团(又称“支左联络站”,工宣队进校后改称军宣队)进驻唐院唐山校园。

1968年

3月26日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联合发出《关于按照系统实行革命大联合的通知》后,唐院“红旗战斗队”“东方红兵团”等24个群众组织实现了革命大联合,正式成立了“唐院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委员会”。

7月  机械厂、干部班革命领导小组成立。

8月  桥隧、铁道、运输、机械等系及印刷厂革命领导小组成立。

8月27日  由开滦煤矿唐家庄矿120名工人组成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唐院唐山校园。

8月29日  739厂“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唐院峨眉校园。

9月17日  由工宣队代表、军宣队代表、干部代表、群众组织代表组成的“教育革命三结合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唐山部分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及日常工作。

9月26日  由开滦三矿60名优秀工人组成的第二批“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唐院唐山校园。

1969年

5月上旬  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三周年。唐院唐山部分师生500余人组成十多个教改小分队,分赴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的工厂、工地,举办工人试点班,参加教育革命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在院内也举办了桥梁、工民建、装卸机械、铁道建筑、电子技术、农业电机试点班。试点班先后举办9期,有200多名工人参加学习。

5月中旬  唐院建立学工基地——“五·七”电机厂。大批师生、干部参加劳动,先后完成支农电机1300台和一些民用、军用产品。在学工基地参加劳动的最后一批教工于1971年秋撤离,电机厂恢复原建制。

小  结

(1)唐院机构设置的变化与新生人民共和国制度的建设和变迁息息相关,是当时各种制度安排和社会运动的产物。大体有以下六种机构设置变动的形式:①行政职能的重新分配和划分。例如在1958年唐院从三级层级机构改为二级层级,1959年又改回来。②同这一时期的其他国企和事业单位一样,高校开始兴办自己的幼儿园、托儿所,即所谓“单位办社会”,单位将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责承担起来,这成为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社会管理的特色。③各种响应政治运动和国家政策、以党政机关牵头并以群众为基础的临时委员会。例如“声援抗美援朝委员会”“节约检查委员会”“忠诚老实学习委员会”“副食品生产委员会”等。④发挥各种专项职能的常设委员会或者小组。例如建校委员会、侨联小组、教学委员会、图书馆委员会。⑤在当时政策背景下,高校建立了一些附属机构,如学习苏联模式的工农速成中学、业余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开始强调把生产劳动引入高等学校,甚至发展到以生产劳动代替教学活动,建立了各种校办工厂与生产基地。⑥唐院在政治形势的要求下,与其他主体联合成新的机构,例如1957年建立唐山铁道学院人民公社。

(2)这一时期的机构设置频繁变化,本身是高校行政化、政治化、运动化的集中表现。每一次大的运动风潮的到来,都会相应地产生各种机构来执行和实施新的行政职能与政治任务。

(3)学校政治挂帅,强调政治学习,也从各种政治教学委员会和政治思想辅导处的陆续建立中看出端倪。

(4)从1966年开始,各种自发性群众组织陆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动荡时代的主角。这一时期的造反派组织,如“红旗战斗队”等,罪行累累,成为学校和社会动乱的推波助澜者。


制度变革

1950年

定职评薪工作从1949年11月开始酝酿,至1950年3月结束。

9月24日  唐院举行1950—1951学年开学典礼及迎新大会,茅以升校长、金士宣副校长亲临大会并讲话。茅以升校长在会上宣布:京、唐两院均由院务委员会负责制改为院长负责制。

10月28日  唐山工学院第一次院务委员会通过《员工学习委员会组织条例》。

1951年

9月14日  唐院召开第一次全院行政干部联席会议,确立全院行政干部联席会议、教务、总务行政会议及各科、室、馆行政会议等会议制度。

本年  唐院四年制本科一、二两个年级各专业遵照国家教育部指示,为适应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才之急需,调整教学计划,在保证本科学业质量前提下,紧缩教学内容,强化学习时间,分别于1952年9月和1953年8月毕业。一切待遇按本科原四年制毕业生规定执行。

1952年

3月26日  教育部(52)高一字第186号文,同意唐院采矿、冶金两系四年级学生提前于1951年度寒假毕业。

4月17日  修正通过教学改进委员会、教学设备委员会组织条例,修正通过唐院对干部入学的接受及补习办法。

12月  唐院对师生员工的作息制度作了较大的改变:①教学实践实行“六节一贯制”(即在早、午两餐之间上六节课),1955年2月停止实行。②针对党团活动、政治学习时间,全院作出统一安排。

教务处召开系主任、秘书会议,做出目前教学工作决定:考试采用口试笔试结合方式,评分法采用四级分制。必要时进行笔试。教师不去宿舍辅导,必要时组织集体答疑。每位教师主动提出进修计划,由各系汇总交教务处。

1953年

1月5日  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唐山铁道学院暂行组织规程、唐山铁道学院建校委员会组织章程、唐院1953年招生计划。

1月9日  唐院在教学改革的同时,也相应地进行了行政改革。

2月18日  从今日起进行本学期期末考试。这次考试,一年级全部和高年级的部分课程第一次采用了苏联的考试方法——口试。

2月  唐院制定了院长、教务长、总务长接见教职工及学生的试行办法,详细规定了接见时间和手续。并规定为适应个别要求,可以书面署名或不署名提出批评、揭发、合理化建议等。

本月  唐院开始设置院长亲启信箱,收集群众的批评建议,以便及时解决研究。

1954年

4月7日  院务委员会决议实行干部联合办公制度。

9月  唐院学生学号采用五位数字编码新方法。新的编码方法从1954年入学的学生开始实行。在此以前的编码照旧不变。

10月12日  唐院全体教师学习高等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日及教学工作量暂行办法(草案)》。学习自今日起至11月15日止。并将拟订个人、教研组、系和全院的实施计划。

1955年

2月22日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12年规划(草案)》,为适应我国铁路发展现代化的需要,唐院开始制订12年规划。

2月  本学期唐院已停止实行“六节一贯制”,但因教室较少,不得不采用上午分两部上课的办法,使教室使用率得以提高,同时因实验室设备容量关系,部分实验只得排在晚上。

3月28日  为了搞好工农班学生的学习,唐院第一次设立了班主任制。

6月中旬  唐院机械、电气运输两系修改的四年制教学计划(草案)已完稿上报高教部。两系五年制教学计划草案初稿已拟出。

7月7日  唐院通过劳卫制复测。由天津火车头体育协会会同唐山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唐院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组成劳卫制复测委员会,于今日对唐院劳卫制锻炼情况进行复测。根据国家劳卫制章程规定,复测是抽查参加劳卫制锻炼及格人数的10%。唐院被抽查的45人(内女3人)中,有82.3%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因此唐院通过劳卫制复测。

7月上旬  一年来唐院组织了全院师生员工进行体格检查,计2290人。学校还开展了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推行了“劳卫制”及“劳卫制预备级”的锻炼,全院参加锻炼的学生达1400人,占全院学生总人数的81%。完成测验达到劳卫制预备级及格以上标准的,占参加锻炼人数的61%,其中达到“劳卫制”二组一级及格标准的占20%。

12月26日  高等教育部通知,修正发布《高等学校课程考试与考查规程》,唐院于今日向全院公布,遵照实行。

1956年

3月1日  为保证教师有5/6的工作日用于教学与科学研究业务性活动,唐院作出《关于教师工作时间的暂行规定》。对于校、系各种会议在时间上作了限制性规定。

3月19日  铁道部通知,唐院铁道建筑、桥梁隧道、铁道运输机械、电气运输、铁道经营等各专业从1956年入学新生开始改学制为五年制。

5月18日  高等教育部通知,自今年开始,部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毕业考试执行《国家考试条例(草案)》。唐院本科各系毕业生自6月至8月参加国家考试。

1957年

2月  学院公布《学生请假、旷课、休学、退学的处理办法》,并印发给各班学生(新学生的学生证中印有此办法)。

3月4日  高等教育部通知,1957年暂时停止试行《国家考试办法(草案)》,可沿用原有毕业考试办法来检查毕业生学业程度。

11月  唐院制订了《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草案)》,举行小型座谈会进行讨论,并分送各教师讨论提意见修改后印发。

1958年

1月10日  教务处在整改中决定:一年分冬、夏两个作息时间。冬季作息时间——自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夏季作息时间——自4月1日至9月30日。

3月10日  学校公布自4月份起实行助学金修正办法,这个办法贯彻了阶级路线,贯彻了“勤俭建国、勤俭办学”的方针。

6月23日  教务处通知,因学习总路线(自即日起学生每天抽出一个单位时间、教师抽出一个以上单位时间学习),本学期考试停止进行。

1959年

5月4日  唐院公布《1958—1959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考查、不及格暂行处理办法》。

5月12日  唐院公布本科学生助学金标准及评议办法,并公布半工半读专修科学生的待遇标准。

8月5日  经铁道部批准,唐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本月  第一次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1959—1960学年工作纲要。

9月23日  根据《唐山铁道学院院务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第四条规定,各系实行在院务委员会及系的总支(支部)领导下的系务委员会负责制。由各系酝酿提名并经第二次院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组成各系系务委员会。

10月23日  根据院务委员会决定,教务处拟订了《唐山铁道学院教师工作条例(草案)》印发各系、各教研组。

11月27日  唐院召开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关于评选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三好”学生的决定,并批准以下事项:①学籍管理暂行办法;②考试、考查规程;③教务处对1959年12月份教学工作的意见;④选送进修教师办法;⑤教学与科学研究用有关机密资料暂行管理办法;⑥教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暂行办法。以上“办法”“规程”于当年12月下旬公布试行。

1960年

4月12日  院党委组织部提出支部、党员五好条件和支部分类标准草案发各总支、支部作为进行支部、党员评比中的试行条件。

12月19日 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关于劳逸结合的指示作出《关于贯彻劳逸结合的几项规定》。主要内容有:①严格控制会议及集体活动时间,晚上一般不许开会,不许加班加点;严格控制学生学习负荷。②安排师生员工参加社会活动,严格控制批准手续。③原安排在星期五晚上的政治学习改在星期三下午进行。

1961年

7月21日  院务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根据市委关于支援农业、高等学校今年提前放暑假与延长假期的要求,会议决定了唐院今年放暑假的日期,同时采取分批进行的方式。考试可视具体情况考一门至二门。

9月  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中央指示指出,目前在高等学校工作中,应该着重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社会活动的时间,应该安排得当,以利教学。

(2)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服务。正确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高学术水平。

(3)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充分发挥校长、校务委员会和各级行政组织的作用。

(4)做好总务工作,保证教学和生活的物质条件。

(5)改进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共十章(包括总则,教学工作,生产劳动,研究生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教师和学生,物质设备和生活管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制度和行政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

10月中旬  唐院成立劳动调配组,制定了劳动管理办法,规定了学生集中劳动的使用范围与批准手续,并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劳动时间与各方面劳动力需要情况进行平衡,确定劳动调配计划,其原则是:①学生的劳动时间严格控制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限度内(本学期多数班级二周,少数班级一周)。②劳动力的使用应保证重点需要(如专用线修建),劳动项目非经列入计划并经院长批准,不得随便动用学生的停课劳动时间。

1962年

2月20—23日  唐院召开了设备秘书、实验室主任、专职实验课教师和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大会,人事处、总务处、生产处等均派人参加了会议。

2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经铁道部批准,唐院于1959年8月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本届院务委员会由57人组成。

11月30日  1962—1963学年唐山铁道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唐山铁道学院学报章程》,并讨论了审稿办法、稿件处理原则、学术水平及酬劳等问题。

12月28日  唐院公布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学生成绩考核暂行规程(草案)》及唐院补充规定。

1963年

1月11日  院务委员会举行第二届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唐山铁道学院教师工作量与工作计划试行办法》和《唐山铁道学院教师考核试行办法》。原则通过了唐院1963年科学研究计划及1963年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计划。会议到15日结束。

1月17日  唐院通知试行《仓库管理及材料核算办法(草案)》及《财产管理及核算办法(草案)》。

3月  院党委提出唐院党、政各级组织领导体制条例(草案四稿)。

4月22日  由教务处制定并经院长批准的《唐山铁道学院学生生产劳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公布实行。

5月16—17日  院务委员会举行第二届第六次会议,讨论并通过《关于解决学生学习负荷过重问题的几项具体规定》《关于改进高年级教学工作的几项措施》《唐山铁道学院学生奖惩暂行办法》《唐山铁道学院关于学生学习期间婚姻问题的规定》。

9月上旬  院党委举行第十次会议(扩大),讨论了唐院1963—1964学年度工作计划要点。

9月10日  院务委员会举行第二届第八次会议。会议以贯彻教学“少而精”原则为中心。

10月末  学校公布《唐山铁道学院花树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及《教职工家属住宅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1964年

1月22、25、29日  全院各党总支分别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

2月4—7日  党委会讨论中央“关于加强相互学习,克服固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指示”后,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2月18日  院党委举行第16次会议(扩大),讨论了本学期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

7月15日  学校召开院务委员会,会议经讨论,原则通过了唐院各系各专业1964—1965学年实施性教学计划。会议根据教育部《在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中继续试办教师休假的通知》及分配唐院2名休假教师指标的指示,确定唐院在下学年试行教师轮休制度,并原则通过了第一批轮休的教师名单,确定铁道系张鸿逵教授、桥隧系张万久教授休假一年(未安排教学任务)。

9月15日  经院长批准公布试行《唐山铁道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报和登记试行办法》。

1965年

1月  在唐院的领导干部与教师中,自去年10月下旬开始逐步形成了与学生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的制度,至今年1月放假以前,下班级实行“五同”的前后共有领导干部20人(其中副院长1人,副处长、副系主任、总支书记以上的干部16人),教师256人(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5人)。

2月10日  校本部自即日起,一、三分部自3月1日起,将食堂制改为“集体打饭定餐制”。

小  结

(1)唐院的制度创立及其发展,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院系调整和以教研室为主导的集体集中备课和统一讲授的教学制度的建立健全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状况。围绕着“建立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高等教育制度”这一核心,1949至1971年间唐院的制度变革无不浸透了这段时间新中国制度变迁的气息。加强计划性和统一性,以政治运动为核心、以阶级斗争为纲,是这个时段唐院制度变革的几个基本时代色调。

(2)可以将这一历史阶段的制度变革分为以下几种趋势:第一,学校的领导体制从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到校长(或院长)负责制再转为“党委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党的领导逐渐成为高校运转的核心。第二,为适应计划经济,国家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都由国家统一制定,此时唐院通过并实行的各种新规章制度都是为了实现这种计划性,例如学生入学、考核及毕业分配制度。第三,各种对教师的考核与管理规定越来越强调对教师队伍的行政约束管理和思想改造。第四,各种常规管理制度的修订或修正,其中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色彩日趋浓郁、影响日趋严重。第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各种社会运动的制度安排,例如劳卫制考核、六节一贯制、五同制度及集体打饭定餐制等等。

(3)制度建设往往因政治运动的改变而改变。这一时期的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不断因时政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朝令夕改,严重地削弱了制度本身应该具备的权威性和延续性。唐院的制度变革是社会政治的投影,随着阶级斗争与群众运动的兴起,一些好的制度设计其实名存实亡。


上一条:1972—1989年大事记 下一条:1937—1949年大事记

关闭

【 友情链接 】